在中国,究竟什么人在做废品回收?
据官方统计,2017 年全年北京共产生了约 900 万吨生活垃圾,平均每天 2.5 万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有回收价值的“废品”,或者叫“可回收物”。这个比例大概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即为270 万吨的可回收物,而其中的近9成都得到回收。
要知道,在美国环保理念和政策...的加州,这个比例也只在 35%左右。事实上,北京地区9成的废品回收率,比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来得高。而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城市中由拾荒者和商贩组成的、庞大而高效的“非正规废品回收体系。
正规化”改造至今尚未完成
主要是因为目前由拾荒者组成的这套回收体系运行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灵活、低成本、从业人员勤劳肯干、经验丰富
而从2000年到2018年的近20年时间里,各地政府尝试建立多种回收体系,.终都因配套设施,管理政策的缺位而不了了之。
但在大众眼中,对于内蒙古废品回收人员的印象还停留在不规范的“杂牌军”,是脏乱差的典型代表中。但其实废品回收本质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技术活”,之所以会给公众留下脏乱差的观感,是因为用地的不稳定还有缺乏足够的基建投入。
为了能够节省成本,拾荒者体系里的这些“杂牌军”在仓储卫生条件,运输保障、回收规范化操作,甚至在着装上都能节省便节省。但是如果把这些问题全都丢给企业或是这些拾荒者解决的话,成本会非常高昂,回收将变得不可持续。
今后,垃圾回收将何去何从
如果我们的城市拥有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那么所谓“非专业”的拾荒者回收体系将得到真正的“专业化”升级。或许有一天,经过系统的培训,这些被称为非专业的“拾荒者”,可以变成真正的“垃圾分类..”,可以成为城市废品回收的托举者。